第83章 八旗子弟决不降明,决不?
第83章 八旗子弟决不降明,决不?
“左右不过几千南蛮乱民,一个牛录就能冲垮他们。”
多隆自信满满道。
他们不是看不起云滇土司。
要是靠着山林里的土寨,还能有点说法。
攻城?和八旗野战?
纯属送战功。
土司的老大哥明军面对八旗精锐,都只能据城守关。
在中原江南,数百八旗追杀数千的明军,又不是没发生过。
多隆右侧,满脸横肉的牛录章京阿尔必微微皱眉:“就怕其中有些残留的明军。”
李定国的大西军,和那些转战云贵川桂的明军,还是有几分凶悍的。
多隆摆手道:“最多五百之数。”
“吴三桂征服云滇,都快三年了,能有多少明军躲在山林里?”
“那些大西旧军被吴三桂收编,眼下不是在木邦投明了,就是被去了领兵大将的兵权,将旧明军打散滇西滇东各地。”
“他们就算想反,头上也有绿营大将和地方主官。”
多隆伸出两根手指:“就算有明军,大不了再加一个牛录。”
“甚至不用我们满洲人,让那些包衣奴才带上火炮火铳,就能击溃他们。”
多隆说罢,虚眯双眼,一一扫过在座的十几个同僚。
虽然吴三桂和尚善在木邦陇川大败,丢兵弃甲
更是夸大明国太子的兵力,以减轻自身罪责。
但滇东和昆明,还在代清手中。
就算有些大明遗臣因为朱慈煊的势力,地方土司因为武侯遗物,兴兵作乱。
也不过是癣疥之疾。
他们当然不会真在意多不多几百上千的明军。
而是在装糊涂,以此缓和即将要做的大事带来的压力。
府邸外面的八旗汉和包衣没有因为潜在的战事而紧张。
但府邸堂内,气氛却十分凝重。
协助佐领管理牛录事务的骁骑校门都海犹疑道:“我们真的要这么做?”
“这可是叛国啊,九死一生。”
多隆扭头,直视其道:
“谁的国?咱们两白旗的代清固伦,还是他们两黄旗的国家。”
皇太极猝死后,两黄旗的豪格和两白旗的多尔衮争夺权位。
自此两黄旗的皇太极嫡系,与两白旗就开始明争暗斗。
而作为后娘养的正蓝旗,就是哪一方失败就滚到这里来。
多隆单看他的名字,就和多尔衮多铎有着关系。
其父是多铎的一名副将,因立战功,而让多铎亲自为多隆取名。
多隆见众人纷纷低下头,继续出言:
“留在云滇倒不会九死一生。”
“而是十死无生。”
“多尼王爷在京城死的不明不白,尚善他好歹是太祖爷的亲侄孙,有机会捡条命。”
“咱们这些摄政王两白旗的嫡系呢?”
“兀尔特侥幸心脏偏右,才没被明将一弩射死。”
“不让那些土司或者明军搅乱滇东,我们趁机跑出云滇,不管明国在洪沙瓦底有多少兵力,我们都会最先死。”
“别说我们的谋划谈不上不是叛国。”
“如果打败吴三桂尚善的朱慈煊就在我面前,我都愿意投明叛国。”
多尔衮的嫡系,原正白旗,现正蓝旗第三甲喇的八旗武官们一时怔怔,各自又纷纷语塞。
他妈的尚善,把两千汉八旗全折在陇川。
就把他自己的镶蓝旗的甲喇调去滇西腾越。
如果不是差点战死的兀尔特传信,他们还以为尚善念摄政王的旧恩。
结果根本不是怜惜他们这些人,让他们留守昆明。
尚善调去自己的甲喇,守城能有什么危险。
等爱星阿将军抵达云滇,狗操的镶蓝旗会轮换下来,他们就会换上去,进入血肉磨盘,攻入洪沙瓦底。
甚至有云滇预言顺治爷驾崩的武侯遗物,多尼病故在前,保不齐爱星阿到来直接把他们就地处决。
前方守城只管奋力杀敌就可以,后方人员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多隆他们本就对朝廷把他们安置在云滇满城心怀不满。
到时朝廷还会把他们赶到前线送死。
多尔衮侄子多尼莫名其妙病故后,连唯一替他们说话的人都没了。
进也死,退也死,那不如逃走算了。
阿尔必咬牙道:“额其克,干了。”
“没错,到时给那些乱兵几门红夷大炮,好生轰下昆明城。”
“川蜀还不稳妥,要去西安,那里有几万八旗,两黄旗不敢明目张胆的残害我们。”
他们放过五千叛军的战功,就是要让这些叛军搅乱滇东。
趁机借剿贼的名义,逃去川南。
离开云滇这是非地。
众人落定细节。
满城紧挨着五华山,登上山架起火炮,可以居高临下的炮轰昆明城。
到时裹挟这些土司乱兵,直接过寻甸府,到东川府,再寻机继续北上陕甘。
一群人商讨着,朱慈煊被领着进入府邸。
多隆作为领头人,看向穿着里胡哨的土司头人,开口道:
“我不知道你们哪来的胆子敢起兵作乱。”
“但我们满洲八旗正好需要你们帮个忙,所以你们的小命暂时保住了。”
多隆起身扶刀,威胁道:
“你们若不协助,那本大人就用你们的项上人头去邀功。”
阿尔必眉头微微一蹙。
正蓝旗第三甲喇的八旗兵,都是京城长大的新生代。
那几个信使甚至是第一次出征,没见过明国甲胄。
他却第一时间发觉不对。
“你们身上的山文甲哪来的?”
而且近乎人人都在宽袍下披着甲。
放他们入城的城门将是憨人吗?
阿尔必余光瞥见牛录章京对大拜。
完了,守城的也在和他们密谈。
而这股明军是他们这些城中的将军统一下令放进来的。
“不是土司,是明贼,先杀了他们。”
其余清将也立即醒悟过来,纷纷拔刀而出。
眼见总算败露的朱慈煊当即喝道:“动手!”
使用玉笏几个月,朱慈煊的准头早已百发百中。
直接将披甲的几个八旗将领砸倒在地。
胡一青更是仗着蛮力,举起实木桌子砸向其他八旗将领。
多隆就慢了两息,回过神来,大堂内的己方队友已经全部倒地,刀悬脖颈。
反应迅速的丢下佩刀,抱头跪地。
朱慈煊不敢懈怠的吩咐:“卫国公,率领武职官员们打开城门,引军入城。”
胡一青捡起八旗将领的长刀,叫上二十余人,直冲府邸外。
城内已经发觉不对的满洲八旗们,拔刀抽剑的涌上来。
然而他们对上大明普通武官,都不是一合之敌。
遑论胡一青这个仅比王辅臣低一点武力值的绝世武将。
长刀挥舞,蛮力下堪比破甲的钝器,鲜血残肢乱飞,赫然杀出一条血路。
八旗步甲一时骇住,纷纷避其锋芒,退出一条路来。
一个满洲八旗什长召集两三骑兵,也顾不得同伴和包衣,离得太近,再不起步,就冲锋不起来了。
四个满洲骑兵在马蹄声急促起来后,俯身喊杀,径直冲向矮小的明将。
胡一青脸上的伤疤如蜈蚣般扭动起来,微微躬身。
持刀静立原地。
等到清骑的长槊寒芒离他不足一丈,方才脚下一踏,身躯微侧,长刀劈在马槊上,蛮力让清军什长的身体带着马匹一偏。
胡一青立时腾跃而起,仗着短小的身材,避开清军什长马槊的回扫,抱住其,倒拔摔至地上。
脑袋一歪,已然直接摔断了脖子。
夺过马槊,胡一青横扫挥舞,将其余三骑砸落地面。
再捡一槊上马,胡一青左腋夹着长槊,右手握住一把长槊。
驰骋向正在城门处,见到明军攻城而仓促聚集的清军。
一个牛录副将见状,同样领着数骑来挡。
呼咻的破空声接连不断。
胡一青投掷出一根长槊,洞穿清军的铠甲。
两根长槊投完,也到了第一根长槊插着清军尸体立在地上的位置。
然后拿起长槊,继续投掷。
力道距离把控的十分恐怖。
半里地的长街,连绵不断。
所经之处,只有十几个胸口破开大洞的披甲清军尸体。
待胡一青接应明军入城,因为没有将领指挥而有些失措的清军们开始混乱起来。
只能在一个个什长和牛录副将的带领下,分散成无数块据营而守。
而等到五千明军包围控制住城池。
朱慈煊带着十几个清将走出府邸,已经被突袭弄得狼狈不堪的清军士兵再难继续坚持。
开始溃散逃跑。
然而满城内外全是明军大将和士兵。
寥寥想要突围的清军,也被胡一青白文选马宝等将领领着精锐追杀剿灭。
站在校场将台上的朱慈煊冷冷扫过,只能继续坚守营房的清军。
“一炷香的功夫,还不投降者,孤用火炮将你们一个个送上天去。”
望着城头上挂起的日月龙旗。
各处清军顿时犹疑不定。
不少牛录副将和甲喇将领的亲信,是知道自家将军打算叛国逃出云滇的。
但那是和土司南蛮合作。
而不是和明军合作,不是真正的叛国。
何况还是向汉人投降。
但眼下,他们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走。
再守下去,就要面对从城头调下来的火炮了。
一些汉人包衣已经见势不对,丢下兵器,俯首就擒。
然而有几个年轻的八旗士兵不知是羞愧难耐,还是气愤不已,放声大喊:
“只有战死的满洲八旗,没有投降的满洲男儿。”
“八旗子弟,决不投明!”
言罢,直接取掉护颈,摘掉头盔,举刀自刎。
见到自刎而死的同伴尸体,困守营房的八旗士兵们掀起一阵哄然。
就在马宝从火器库房中推出几门火炮时。
城头上的多隆挣扎道:“我们投降,我们投降大明!”
多隆见脖子上的刀锋离开,松气的同时,站起身,靠着墙垛,对着城内的满洲八旗喊道:
“我是豫通亲王多铎的义子,正蓝旗第三甲喇副将多隆。”
“你们都知道咱们的多尼王爷被两黄旗残害了,也该知道尚善和朝廷都要我们这些多尔衮的残党去死。”
“老少爷们,留在代清固伦横竖都是死,我们不如投了大明寻条生路。”
(本章完)
“左右不过几千南蛮乱民,一个牛录就能冲垮他们。”
多隆自信满满道。
他们不是看不起云滇土司。
要是靠着山林里的土寨,还能有点说法。
攻城?和八旗野战?
纯属送战功。
土司的老大哥明军面对八旗精锐,都只能据城守关。
在中原江南,数百八旗追杀数千的明军,又不是没发生过。
多隆右侧,满脸横肉的牛录章京阿尔必微微皱眉:“就怕其中有些残留的明军。”
李定国的大西军,和那些转战云贵川桂的明军,还是有几分凶悍的。
多隆摆手道:“最多五百之数。”
“吴三桂征服云滇,都快三年了,能有多少明军躲在山林里?”
“那些大西旧军被吴三桂收编,眼下不是在木邦投明了,就是被去了领兵大将的兵权,将旧明军打散滇西滇东各地。”
“他们就算想反,头上也有绿营大将和地方主官。”
多隆伸出两根手指:“就算有明军,大不了再加一个牛录。”
“甚至不用我们满洲人,让那些包衣奴才带上火炮火铳,就能击溃他们。”
多隆说罢,虚眯双眼,一一扫过在座的十几个同僚。
虽然吴三桂和尚善在木邦陇川大败,丢兵弃甲
更是夸大明国太子的兵力,以减轻自身罪责。
但滇东和昆明,还在代清手中。
就算有些大明遗臣因为朱慈煊的势力,地方土司因为武侯遗物,兴兵作乱。
也不过是癣疥之疾。
他们当然不会真在意多不多几百上千的明军。
而是在装糊涂,以此缓和即将要做的大事带来的压力。
府邸外面的八旗汉和包衣没有因为潜在的战事而紧张。
但府邸堂内,气氛却十分凝重。
协助佐领管理牛录事务的骁骑校门都海犹疑道:“我们真的要这么做?”
“这可是叛国啊,九死一生。”
多隆扭头,直视其道:
“谁的国?咱们两白旗的代清固伦,还是他们两黄旗的国家。”
皇太极猝死后,两黄旗的豪格和两白旗的多尔衮争夺权位。
自此两黄旗的皇太极嫡系,与两白旗就开始明争暗斗。
而作为后娘养的正蓝旗,就是哪一方失败就滚到这里来。
多隆单看他的名字,就和多尔衮多铎有着关系。
其父是多铎的一名副将,因立战功,而让多铎亲自为多隆取名。
多隆见众人纷纷低下头,继续出言:
“留在云滇倒不会九死一生。”
“而是十死无生。”
“多尼王爷在京城死的不明不白,尚善他好歹是太祖爷的亲侄孙,有机会捡条命。”
“咱们这些摄政王两白旗的嫡系呢?”
“兀尔特侥幸心脏偏右,才没被明将一弩射死。”
“不让那些土司或者明军搅乱滇东,我们趁机跑出云滇,不管明国在洪沙瓦底有多少兵力,我们都会最先死。”
“别说我们的谋划谈不上不是叛国。”
“如果打败吴三桂尚善的朱慈煊就在我面前,我都愿意投明叛国。”
多尔衮的嫡系,原正白旗,现正蓝旗第三甲喇的八旗武官们一时怔怔,各自又纷纷语塞。
他妈的尚善,把两千汉八旗全折在陇川。
就把他自己的镶蓝旗的甲喇调去滇西腾越。
如果不是差点战死的兀尔特传信,他们还以为尚善念摄政王的旧恩。
结果根本不是怜惜他们这些人,让他们留守昆明。
尚善调去自己的甲喇,守城能有什么危险。
等爱星阿将军抵达云滇,狗操的镶蓝旗会轮换下来,他们就会换上去,进入血肉磨盘,攻入洪沙瓦底。
甚至有云滇预言顺治爷驾崩的武侯遗物,多尼病故在前,保不齐爱星阿到来直接把他们就地处决。
前方守城只管奋力杀敌就可以,后方人员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多隆他们本就对朝廷把他们安置在云滇满城心怀不满。
到时朝廷还会把他们赶到前线送死。
多尔衮侄子多尼莫名其妙病故后,连唯一替他们说话的人都没了。
进也死,退也死,那不如逃走算了。
阿尔必咬牙道:“额其克,干了。”
“没错,到时给那些乱兵几门红夷大炮,好生轰下昆明城。”
“川蜀还不稳妥,要去西安,那里有几万八旗,两黄旗不敢明目张胆的残害我们。”
他们放过五千叛军的战功,就是要让这些叛军搅乱滇东。
趁机借剿贼的名义,逃去川南。
离开云滇这是非地。
众人落定细节。
满城紧挨着五华山,登上山架起火炮,可以居高临下的炮轰昆明城。
到时裹挟这些土司乱兵,直接过寻甸府,到东川府,再寻机继续北上陕甘。
一群人商讨着,朱慈煊被领着进入府邸。
多隆作为领头人,看向穿着里胡哨的土司头人,开口道:
“我不知道你们哪来的胆子敢起兵作乱。”
“但我们满洲八旗正好需要你们帮个忙,所以你们的小命暂时保住了。”
多隆起身扶刀,威胁道:
“你们若不协助,那本大人就用你们的项上人头去邀功。”
阿尔必眉头微微一蹙。
正蓝旗第三甲喇的八旗兵,都是京城长大的新生代。
那几个信使甚至是第一次出征,没见过明国甲胄。
他却第一时间发觉不对。
“你们身上的山文甲哪来的?”
而且近乎人人都在宽袍下披着甲。
放他们入城的城门将是憨人吗?
阿尔必余光瞥见牛录章京对大拜。
完了,守城的也在和他们密谈。
而这股明军是他们这些城中的将军统一下令放进来的。
“不是土司,是明贼,先杀了他们。”
其余清将也立即醒悟过来,纷纷拔刀而出。
眼见总算败露的朱慈煊当即喝道:“动手!”
使用玉笏几个月,朱慈煊的准头早已百发百中。
直接将披甲的几个八旗将领砸倒在地。
胡一青更是仗着蛮力,举起实木桌子砸向其他八旗将领。
多隆就慢了两息,回过神来,大堂内的己方队友已经全部倒地,刀悬脖颈。
反应迅速的丢下佩刀,抱头跪地。
朱慈煊不敢懈怠的吩咐:“卫国公,率领武职官员们打开城门,引军入城。”
胡一青捡起八旗将领的长刀,叫上二十余人,直冲府邸外。
城内已经发觉不对的满洲八旗们,拔刀抽剑的涌上来。
然而他们对上大明普通武官,都不是一合之敌。
遑论胡一青这个仅比王辅臣低一点武力值的绝世武将。
长刀挥舞,蛮力下堪比破甲的钝器,鲜血残肢乱飞,赫然杀出一条血路。
八旗步甲一时骇住,纷纷避其锋芒,退出一条路来。
一个满洲八旗什长召集两三骑兵,也顾不得同伴和包衣,离得太近,再不起步,就冲锋不起来了。
四个满洲骑兵在马蹄声急促起来后,俯身喊杀,径直冲向矮小的明将。
胡一青脸上的伤疤如蜈蚣般扭动起来,微微躬身。
持刀静立原地。
等到清骑的长槊寒芒离他不足一丈,方才脚下一踏,身躯微侧,长刀劈在马槊上,蛮力让清军什长的身体带着马匹一偏。
胡一青立时腾跃而起,仗着短小的身材,避开清军什长马槊的回扫,抱住其,倒拔摔至地上。
脑袋一歪,已然直接摔断了脖子。
夺过马槊,胡一青横扫挥舞,将其余三骑砸落地面。
再捡一槊上马,胡一青左腋夹着长槊,右手握住一把长槊。
驰骋向正在城门处,见到明军攻城而仓促聚集的清军。
一个牛录副将见状,同样领着数骑来挡。
呼咻的破空声接连不断。
胡一青投掷出一根长槊,洞穿清军的铠甲。
两根长槊投完,也到了第一根长槊插着清军尸体立在地上的位置。
然后拿起长槊,继续投掷。
力道距离把控的十分恐怖。
半里地的长街,连绵不断。
所经之处,只有十几个胸口破开大洞的披甲清军尸体。
待胡一青接应明军入城,因为没有将领指挥而有些失措的清军们开始混乱起来。
只能在一个个什长和牛录副将的带领下,分散成无数块据营而守。
而等到五千明军包围控制住城池。
朱慈煊带着十几个清将走出府邸,已经被突袭弄得狼狈不堪的清军士兵再难继续坚持。
开始溃散逃跑。
然而满城内外全是明军大将和士兵。
寥寥想要突围的清军,也被胡一青白文选马宝等将领领着精锐追杀剿灭。
站在校场将台上的朱慈煊冷冷扫过,只能继续坚守营房的清军。
“一炷香的功夫,还不投降者,孤用火炮将你们一个个送上天去。”
望着城头上挂起的日月龙旗。
各处清军顿时犹疑不定。
不少牛录副将和甲喇将领的亲信,是知道自家将军打算叛国逃出云滇的。
但那是和土司南蛮合作。
而不是和明军合作,不是真正的叛国。
何况还是向汉人投降。
但眼下,他们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走。
再守下去,就要面对从城头调下来的火炮了。
一些汉人包衣已经见势不对,丢下兵器,俯首就擒。
然而有几个年轻的八旗士兵不知是羞愧难耐,还是气愤不已,放声大喊:
“只有战死的满洲八旗,没有投降的满洲男儿。”
“八旗子弟,决不投明!”
言罢,直接取掉护颈,摘掉头盔,举刀自刎。
见到自刎而死的同伴尸体,困守营房的八旗士兵们掀起一阵哄然。
就在马宝从火器库房中推出几门火炮时。
城头上的多隆挣扎道:“我们投降,我们投降大明!”
多隆见脖子上的刀锋离开,松气的同时,站起身,靠着墙垛,对着城内的满洲八旗喊道:
“我是豫通亲王多铎的义子,正蓝旗第三甲喇副将多隆。”
“你们都知道咱们的多尼王爷被两黄旗残害了,也该知道尚善和朝廷都要我们这些多尔衮的残党去死。”
“老少爷们,留在代清固伦横竖都是死,我们不如投了大明寻条生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