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正白旗,正蓝旗,都不如日月旗
第91章 正白旗,正蓝旗,都不如日月旗
楚雄府城。
尚善拎着马鞭,劈头盖脸的朝着多隆抽去:
“狗奴,你守着楚雄府,竟然让朱慈煊轻而易举的携民南下。”
“整个云滇十万大军的粮饷,你就眼睁睁让朱慈煊运走。”
整整六天,五万人迁徙的队伍,就堂而皇之地穿过楚雄南部,进入景栋。
别说吴三桂来信想要杀人了,尚善都想把这愚蠢的多隆送去宁古塔。
多隆抱着脑袋,狼狈而避,边逃边叫冤道:
“贝子爷,小人尽力了呀。”
“不信,你问问白含真,不是我们不想出城袭扰,而是五千明军一直死死的盯着楚雄城。”
尚善闻言,看向和夏国相一起逃出昆明城的白含真。
夏国相往滇西永昌报信,白含真就在楚雄城联络滇东的张勇,和贵黔的尚可喜。
白含真犹豫少顷,点了点头:
“多隆将军没有说错,马自德部是天下有数的劲军。”
“我们派出小股骑兵袭扰,根本突破不了他们的巡弋,如果出动三四千兵马,明军又会趁机攻打楚雄城。”
“我们本来是想和张勇将军,一起攻克景栋孟缅的,但张将军说元江府的沐天波有所异动,他不敢妄动所部兵马,只能等平南王入滇再谈。”
多隆借机补充道:“贝子爷,小人在大理府的兵马来时,就遣他们佯攻景栋。”
“带着数万百姓,朱慈煊的精兵强将全都回防景栋去了。”
“小人就带着一千八旗,奇袭了易门,截断了朱慈煊最后一支队伍。”
“朱慈煊亲自领兵来救,也被小人击退。”
尚善蹙眉道:“朱慈煊带了多少兵?”
就朱慈煊速通满城的战绩,多隆一千八旗能抗住朱慈煊?
多隆连忙道:“寥寥几百人而已,又是夜袭,小人才守住易门的。”
“这不,天一亮,小人就来楚雄请求援兵了嘛。”
尚善此时方才眉头舒缓,丢下马鞭,看向脸色铁青的吴应麒。
他才不在意朱慈煊有没有将平西王府,全部搜刮干净。
他和吴三桂的临时联盟仅止步滇西。
到了滇东,出了云滇,吴三桂留守西南,他自回京城。
甚至没钱的平西王藩,才会对代清固伦忠心耿耿。
尚善虽然和两黄旗有些矛盾,但作为太祖爷的亲侄孙,还是希望代清天下稳稳掌握在爱新觉罗家。
“小吴都统,眼下我们是去昆明,还是与平西王,南北夹击景栋。”
吴应麒脸色十分难看,看向多隆,嘶哑开口:“你是说朱慈煊还在昆明府?”
多隆微微一怔:“应该还在吧。”
“明军大部都到了景栋。”
“没错。”
“朱慈煊身边就只有几百兵马?”
“是的。”
吴应麒嘴唇颤动:“固山贝子,何不将楚雄府的两万兵马全铺出去,堵住昆明府到景栋的道路,以精锐铁骑搜检朱慈煊。”
尚善神情一凝,心中有几分意动。
就算将吴三桂的财货追缴回来,他也最多分个几十万两。
但只要将朱慈煊困杀在滇东,别说重回贝勒之位。
朝廷封他一个郡王亲王也不过分。
尚善瞥了眼右手紧握刀柄的吴应麒,右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有些泛白。
吴应麒是平西王府的妾室杨氏所生,出生后过继给吴三桂的兄长。
后来回到平西王府,内里称世子,外都当平西王侄子。
儿子在京城为人质,善妒的张氏当然不会接纳,所以吴应麒的养母是那位闻名天下的美人。
也难怪会有些失去理智。
……
多隆回到自己府邸。
正蓝旗的大小武官,此时正宴饮,欢庆章京兀儿特捡了条命回来。
多隆虽然能和多铎扯上关系。
但在甲喇章京,兀儿特这个正蓝旗实权前十的人物面前还不够看。
甚至正蓝旗旗主多尼死后,他七岁的儿子鄂扎袭爵。
手握一个甲喇精兵的兀儿特已经算是多尔衮余党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所以尚善特意将其与正蓝旗第三甲喇分离开来,独自带到三宣。
兀儿特左胸口一道箭伤触目惊心,如果不是心脏偏右,早死在了蛮莫。
“如此说,楚雄府这边当起两万兵马追剿明国太子。”
兀儿特杂乱的胡须沾着酒水,出声问道。
多隆微微颔首:“有一万大西旧军,他们也不敢用,派往了大理府驻守。”
“张勇那有一万绿营兵,贵黔清军又能入滇两三万。”
“不谈吴三桂那两万杀向景栋的军队,”
“至少有四万人追剿明国太子。”
“除非他有内应,不然逃不出滇东。”
大西旧军反正的反正,不受待见的驻守滇西。
朱慈煊还有什么内应的话,只能是他们正蓝旗了。
兀儿特反而蹙着眉:“这可是真的叛国啊。”
“你们不会真信了摄政王与明国皇帝有婚约,将两白旗交给他吧。”
兀儿特是真正跟多尔衮打过仗,从没听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屋中众人闻言,顿时哄然。
有的面露恨色,有的眉头紧锁,更是三五人成团的低声议论。
尚善之前奔赴三宣,带的两千八旗,除了一甲喇的汉八旗,还有一个正蓝旗牛录。
有几个武官是和兀儿特才刚刚回来的。
造反,他们没啥压力。
摄政王病故后,他们就开始过了十年的苦日子。
最后代清定鼎天下,还把他们派来最水土不服的云滇,打最艰苦的仗。
八旗不怕苦战,但封赏不到位,就难免他们有怨言了。
多尼先降爵,后又病故。
朝廷怎么看都是慢慢剪除他们。
但造反割据一方是一回事,真正的投靠大明背叛代清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信。”
许久未有出声的多隆开口道。
眼神示意一个亲信关上房门。
多隆起身吹灭房中的烛火,严肃道:“还记得云滇的武侯谣谶不。”
“知晓那些细节,别说洪承畴,就是庄妃,都没有那份资格。”
“京城必然还有摄政王的残党暗中协助明国太子,甚至就在四大辅政大臣之中。”
“为什么不联系有兵的我们,去联络明国太子,除了明国太子是摄政王的女婿,还有其他说法吗?”
借着屋外投射进来的阳光,多隆看见众人脸上都露出动容之色。
眼见兀儿特也放下酒杯,陷入沉思,多隆继续道:
“各位,凭我们父辈的功劳,怎么也不至于让吴三桂尚善这等人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
“你们就甘心留在这南荒云滇吗?”
“太子殿下让我们做了什么,就是让我们不送死,透露些情报。”
“这份仁慈就是连巴那吉额姆(大地之神)都做不到。”
“只要别让我死在这南方,别说摄政王的女婿,就是满洲八旗的主人,我也认。”
“在我看来,什么正白旗正蓝旗,都不如日月旗。”
昏暗的房间中,一时沉入寂静。
兀儿特额头渗出汗水,摸了下隐隐发痛的心口。
兀儿特目光一冷:“干了,我们继续坐以待毙,就是慢慢暴尸南荒。”
“尚善那狗曹的,想用我们的命给他换取逃离的机会。”
“我们就必须先把他弄死在云滇,才能寻条活络。”
(本章完)
楚雄府城。
尚善拎着马鞭,劈头盖脸的朝着多隆抽去:
“狗奴,你守着楚雄府,竟然让朱慈煊轻而易举的携民南下。”
“整个云滇十万大军的粮饷,你就眼睁睁让朱慈煊运走。”
整整六天,五万人迁徙的队伍,就堂而皇之地穿过楚雄南部,进入景栋。
别说吴三桂来信想要杀人了,尚善都想把这愚蠢的多隆送去宁古塔。
多隆抱着脑袋,狼狈而避,边逃边叫冤道:
“贝子爷,小人尽力了呀。”
“不信,你问问白含真,不是我们不想出城袭扰,而是五千明军一直死死的盯着楚雄城。”
尚善闻言,看向和夏国相一起逃出昆明城的白含真。
夏国相往滇西永昌报信,白含真就在楚雄城联络滇东的张勇,和贵黔的尚可喜。
白含真犹豫少顷,点了点头:
“多隆将军没有说错,马自德部是天下有数的劲军。”
“我们派出小股骑兵袭扰,根本突破不了他们的巡弋,如果出动三四千兵马,明军又会趁机攻打楚雄城。”
“我们本来是想和张勇将军,一起攻克景栋孟缅的,但张将军说元江府的沐天波有所异动,他不敢妄动所部兵马,只能等平南王入滇再谈。”
多隆借机补充道:“贝子爷,小人在大理府的兵马来时,就遣他们佯攻景栋。”
“带着数万百姓,朱慈煊的精兵强将全都回防景栋去了。”
“小人就带着一千八旗,奇袭了易门,截断了朱慈煊最后一支队伍。”
“朱慈煊亲自领兵来救,也被小人击退。”
尚善蹙眉道:“朱慈煊带了多少兵?”
就朱慈煊速通满城的战绩,多隆一千八旗能抗住朱慈煊?
多隆连忙道:“寥寥几百人而已,又是夜袭,小人才守住易门的。”
“这不,天一亮,小人就来楚雄请求援兵了嘛。”
尚善此时方才眉头舒缓,丢下马鞭,看向脸色铁青的吴应麒。
他才不在意朱慈煊有没有将平西王府,全部搜刮干净。
他和吴三桂的临时联盟仅止步滇西。
到了滇东,出了云滇,吴三桂留守西南,他自回京城。
甚至没钱的平西王藩,才会对代清固伦忠心耿耿。
尚善虽然和两黄旗有些矛盾,但作为太祖爷的亲侄孙,还是希望代清天下稳稳掌握在爱新觉罗家。
“小吴都统,眼下我们是去昆明,还是与平西王,南北夹击景栋。”
吴应麒脸色十分难看,看向多隆,嘶哑开口:“你是说朱慈煊还在昆明府?”
多隆微微一怔:“应该还在吧。”
“明军大部都到了景栋。”
“没错。”
“朱慈煊身边就只有几百兵马?”
“是的。”
吴应麒嘴唇颤动:“固山贝子,何不将楚雄府的两万兵马全铺出去,堵住昆明府到景栋的道路,以精锐铁骑搜检朱慈煊。”
尚善神情一凝,心中有几分意动。
就算将吴三桂的财货追缴回来,他也最多分个几十万两。
但只要将朱慈煊困杀在滇东,别说重回贝勒之位。
朝廷封他一个郡王亲王也不过分。
尚善瞥了眼右手紧握刀柄的吴应麒,右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有些泛白。
吴应麒是平西王府的妾室杨氏所生,出生后过继给吴三桂的兄长。
后来回到平西王府,内里称世子,外都当平西王侄子。
儿子在京城为人质,善妒的张氏当然不会接纳,所以吴应麒的养母是那位闻名天下的美人。
也难怪会有些失去理智。
……
多隆回到自己府邸。
正蓝旗的大小武官,此时正宴饮,欢庆章京兀儿特捡了条命回来。
多隆虽然能和多铎扯上关系。
但在甲喇章京,兀儿特这个正蓝旗实权前十的人物面前还不够看。
甚至正蓝旗旗主多尼死后,他七岁的儿子鄂扎袭爵。
手握一个甲喇精兵的兀儿特已经算是多尔衮余党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所以尚善特意将其与正蓝旗第三甲喇分离开来,独自带到三宣。
兀儿特左胸口一道箭伤触目惊心,如果不是心脏偏右,早死在了蛮莫。
“如此说,楚雄府这边当起两万兵马追剿明国太子。”
兀儿特杂乱的胡须沾着酒水,出声问道。
多隆微微颔首:“有一万大西旧军,他们也不敢用,派往了大理府驻守。”
“张勇那有一万绿营兵,贵黔清军又能入滇两三万。”
“不谈吴三桂那两万杀向景栋的军队,”
“至少有四万人追剿明国太子。”
“除非他有内应,不然逃不出滇东。”
大西旧军反正的反正,不受待见的驻守滇西。
朱慈煊还有什么内应的话,只能是他们正蓝旗了。
兀儿特反而蹙着眉:“这可是真的叛国啊。”
“你们不会真信了摄政王与明国皇帝有婚约,将两白旗交给他吧。”
兀儿特是真正跟多尔衮打过仗,从没听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屋中众人闻言,顿时哄然。
有的面露恨色,有的眉头紧锁,更是三五人成团的低声议论。
尚善之前奔赴三宣,带的两千八旗,除了一甲喇的汉八旗,还有一个正蓝旗牛录。
有几个武官是和兀儿特才刚刚回来的。
造反,他们没啥压力。
摄政王病故后,他们就开始过了十年的苦日子。
最后代清定鼎天下,还把他们派来最水土不服的云滇,打最艰苦的仗。
八旗不怕苦战,但封赏不到位,就难免他们有怨言了。
多尼先降爵,后又病故。
朝廷怎么看都是慢慢剪除他们。
但造反割据一方是一回事,真正的投靠大明背叛代清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信。”
许久未有出声的多隆开口道。
眼神示意一个亲信关上房门。
多隆起身吹灭房中的烛火,严肃道:“还记得云滇的武侯谣谶不。”
“知晓那些细节,别说洪承畴,就是庄妃,都没有那份资格。”
“京城必然还有摄政王的残党暗中协助明国太子,甚至就在四大辅政大臣之中。”
“为什么不联系有兵的我们,去联络明国太子,除了明国太子是摄政王的女婿,还有其他说法吗?”
借着屋外投射进来的阳光,多隆看见众人脸上都露出动容之色。
眼见兀儿特也放下酒杯,陷入沉思,多隆继续道:
“各位,凭我们父辈的功劳,怎么也不至于让吴三桂尚善这等人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
“你们就甘心留在这南荒云滇吗?”
“太子殿下让我们做了什么,就是让我们不送死,透露些情报。”
“这份仁慈就是连巴那吉额姆(大地之神)都做不到。”
“只要别让我死在这南方,别说摄政王的女婿,就是满洲八旗的主人,我也认。”
“在我看来,什么正白旗正蓝旗,都不如日月旗。”
昏暗的房间中,一时沉入寂静。
兀儿特额头渗出汗水,摸了下隐隐发痛的心口。
兀儿特目光一冷:“干了,我们继续坐以待毙,就是慢慢暴尸南荒。”
“尚善那狗曹的,想用我们的命给他换取逃离的机会。”
“我们就必须先把他弄死在云滇,才能寻条活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