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徐世勣:我不知道,我什
第124章徐世勣:我不知道,我什么都没看见!
四月初,漠北的草原早已一片郁郁葱葱,微风拂过,犹如绿色海洋泛起波澜。
“参见大都护!”
乌压压一大片骑兵从马背上下来,单膝跪地,行了一礼。
注视着眼前这些面容与中原百姓各异的士卒,刚刚到任的大唐北庭大都护、英国公李世勣有些愣神。
“启禀大都护。”
“北庭军十万听候您的吩咐。”
副大都护张公谨赫然出声,大声高喝。
“这便是太子殿下所说的礼物?”
指着面前的十万大军,李世勣声音都有些颤抖,这可是十万大军,不是十万牲口。
“是的。”
另一名副大都护宋君明介绍道:“十万北庭军分为两万五千突厥轻骑、两万五千铁勒轻骑,另有羌人、鲜卑人、汉人青壮编为三万精骑,一万轻兵,五千重步卒,五千弓弩兵。”
“突厥人达哥支任突厥中郎将,回纥部旗主药罗葛.吐迷度的亲侄子药罗葛.乌纥任铁勒中郎将。”
“我明白了。”
看着眼前十万北庭军,李世勣强行压制住内心的不平静。
无论是突厥轻骑,还是铁勒轻骑,士卒都只着皮甲,前者配木制突厥弓,三棱铁制鸣镝响箭,还有三棱长矛,短马刀;后者配薛延陀角弓,破甲三棱锥重箭,一柄如同月亮般的弯刀,还有铁制骨朵。
二者完全继承了突厥人、薛延陀人的的优点,突厥轻骑远距离以弓抛射,鸣镝扰乱敌人心智,而后正面集群冲阵,一举碾碎敌人阵型,薛延陀骑兵来去如风,喜欢以角弓攒射,破坏敌人阵型,再分批猎杀,所向披靡,这五万骑兵放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能发挥出无法言喻的威力。
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五万混合军团,三万精骑皆身着锁子甲,中低层将领着乌锤甲,高级将领着明光铠,重甲步卒着山文甲,手持陌刀,轻兵着细鳞甲,一手横刀,一手包皮圆盾,弓弩手皆持劲弩,阳光下看着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大唐府兵惯用的野战标配,如同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横刀、勇猛无畏的跳荡轻兵,接着是重甲步卒、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
这五万人跟之前的五万轻骑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他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碾压突厥轻骑、铁勒轻骑。
出现在李世勣面前的是一支十万人的军团,以两万五千铁勒轻骑、两万五千突厥轻骑位列两翼,中间则是三万大唐精骑,更有重甲步卒、横刀轻兵、弓弩兵形成梯次配置。
可以说,这十万人拉到中原去,高卧太极宫的万王之王李世民都不可能淡定了。
“英国公。”
“目前,十万北庭军,一半由我掌管,一半由榆林县公掌管。”
“不知是否要调整?”
就在这时,张公谨的一句话让现场的氛围骤然一肃,榆林县公宋君明同样目光凛冽的看着李世勣。
“不必了。”
李世勣捋了捋长须,泰然处之,说道:“我久在并州,对草原之事远不及郯国公、榆林县公熟悉。”
“北庭大都护府本就是二位与太子殿下所建,十万北庭军由你们分掌,再合适不过。”
“本将从军数十载还从未见过漠北草原的全况,不若抽调一千突厥轻骑、一千铁勒轻骑、一千精骑并三千人与本将持陛下所赐旌旗巡弋铁勒八旗及北海五州。”
“可!!!”
张公谨、宋君明没想到李世勣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对视了一眼,齐齐应声。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世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朝堂之争凶险莫测,权力更迭,喋血不止,当今陛下命他前来任北庭大都护,无疑是摘桃子,陛下还以为张公谨、宋君明也会听从皇命行事。
只可惜,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的一厢情愿,太子手段高深莫测,张公谨、宋君明二人早已归顺太子,把北庭大都护府牢牢地掌控在手中,李世勣看似持帝诏而行,实则如履薄冰。
就算他接管北庭大都护府的一切,难道十万北庭军就真的听从陛下号令吗?
再者,还有燕然都督府、东胡都督府、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形成了一道密不可分的桎梏,将北庭大都护府牢牢地限制在漠北这一亩三分地上。
索性李世勣还没有倾向于陛下、太子任何一边,一如当初玄武门之变一样,他就当来这里放松心情,趁着巡游之际对铁勒八旗、外铁勒五州乃至葛逻禄人、黠戛斯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到那时,想必这场声势浩大的夺嫡之争已然落下了帷幕,而他也将重新回到朝堂之上参见新的君王。
同一时间,漠东草原上,十数骑正在策马驰骋,一个个风尘仆仆。
“吁!!!”
李君羡拉住了缰绳,停下脚步。
“统领。”
“可是发现了什么?”
随行的百骑面容警惕的围在了李君羡身旁,形成一个紧密的作战阵型。
“没有。”
脸上露出疲惫之色,李君羡摇了摇头:“弟兄们折腾这么多天,想必都累了。”
“不如在这歇息一夜,再行前往燕然都督府。”
“是。”
十余骑百骑纷纷下马,这里正好是一处水源地,周遭一望无际的草原,毫无阻拦,若有敌人来袭,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上马撤离。
不多时,百骑们解开了携带的毡帐,就地将桩子嵌入草地中,搭建了几个呈三角形的简易营帐。
“统领。”
一名百骑凑到了李君羡身边,好奇的问道:“我们为什么不先去北庭大都护府?”
“燕然都督府位于狼居胥山,与燕然山下分属东、西。”
这个问题不只是他想问,在场的其它百骑都想问,毕竟,他们从云中城出发之前,英国公李世勣才启程前往北庭大都护府,二者完全可能一前一后抵达燕然山下。
“殿下不在北庭大都护府。”
李君羡淡淡道:“更不在燕然都督府。”
‘什么?’
闻言,一众百骑全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
太子不在这两个地方,那你带着我们在这戈壁滩、荒漠、草原上转了二十多天,还要去狼居胥山,咋的,糊弄傻小子呢?
“陛下命我前来召太子回长安。”
“可我连太子在哪都不知道,难道我等就这么回去,等着领受责罚?”
“时间到了,太子自会返回长安,何须我等穷追猛打。”
提及此,李君羡语气停顿了下,一双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远方,幽幽道:“而且,我想看看不一样的景象。”
“啊?”
一众百骑满头雾水,根本摸不着头脑。
李君羡想要看见的是不一样的草原,更是不同于天下的景色,那是独属于太子李承乾创造的一切,这对他来说很重要,重要到他内心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
“两个多月了。”
“李君羡去了两个多月,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是死了吗?”
一身褚黄色圆领袍的李世民在大殿中踱步,面容阴沉不已。
堂堂百骑司统领消失了两个多月,从元月就出发了,到现在还没回来,甚至一个消息都没有。
这一切已经超出了这位大唐皇帝陛下的预料,他感觉到有些东西彷佛失去了控制,但他又想不出具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他从未像今天这样失态过。
“陛下。”
“中书省转呈右屯卫将军、交州都督、谯国公的奏章。”
一名黄门侍郎手捧奏章,蹑手蹑脚的入内禀报道。
“柴哲威的奏章?”
龙目一凝,李世民威严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他要做什么?”
“禀陛下。”
黄门侍郎随之汇报道:“谯国公自请卸任交州都督一职,请陛下另择贤能。”
“踏踏.”
没等黄门侍郎说完,李世民大步朝他走了过去,一把拿起奏章,翻开一看,脸上表情不断变化。
柴哲威是霍国公柴绍和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儿子,他的大外甥,承继了二者的门楣,无论是柴家的人脉,还是娘子军的门生故旧都始终支持着柴哲威。
正因如此,柴哲威于三年前承继了谯国公爵位,受封右屯卫将军、交州都督,正三品上军职,朝中不少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勋贵官职尚不及他,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大外甥的看重。
大唐天下十道三百六十州,都督府少之又少,除了陇右道、关内道、河北道之外,剑南道松州都督府于贞观十二年,松州都督韩威大败于吐蕃松赞干布,故而有文成公主进藏,两国关系缓和,随之被裁撤。
岭南道的交州都督府毗邻真腊、林邑等西南小邦,看似险要,实则这里是全国各大都督府中最为平静稳定之地。
西汉灭南越国,在这里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前隋都对这里进行了直接统治,当地人与汉人通婚,早已不分彼此。
之所以李世民把柴哲威安置在这,一方面是考虑到魏王跟太子之间争斗日渐白热化,不想让这个大外甥牵扯进来,另一方面也是想培养他的个人能力。
这几年,交州都督府治下风平浪静,每年进贡的东西位居各州之冠,赋税同样遥遥领先。
在这个时候,柴哲威要撂挑子,说不干了,这让李世民如何能不心生怀疑。
“你先下去。”
给了黄门侍郎一个眼神,李世民冷声道。
“是。”
黄门侍郎识趣的退出了甘露殿。
“谯国公最近一年和长安可有联系?”
“陛下。”
殿内阴影处,一道阴恻恻的人影走了出来,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色彩,回答道:“安排在谯国公身边的潜龙卫并未发现其与长安之间有联系。”
“只是,交州都督府跟四海商行来往密切,柴家在交州购得上万亩地,用以栽种甘蔗,萃取红。”
“不仅如此,四海商行将白皂等物的兜售权交予柴家,柴家借此笼络了安南五州的世族、地主豪强。”
‘四海商行!’
李世民瞳孔瞬间放大,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压抑姿态,彷佛一头随时张牙舞爪的真龙,让人不可逼视。
潜龙卫统领低着头,继续汇报道:“陛下,柴家获利颇丰,短短数月至少得了五万贯。”
‘这么多?’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都有些惊讶,柴家只是得到了四海商行在交州的销售权,而这对整个天下来说,无疑是边边角角,那四海商行获利有多少?
“四海商行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你给朕一一说来。”
端坐胡床上,李世民目光投向潜龙卫统领。
百骑司只是他建立的情报组织,潜龙卫却是李渊建立的,一明一暗,监视天下。
“回陛下。”
潜龙卫统领有条不紊的解释道:“四海商行建立之初,由太子妃娘娘为幕后掌控者,江陵郡主站在前台,长乐公主、襄城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都有分子在其中。”
“宋国公府、南城县男府、信都县男府、莒国公府、莱国公府都参与其中。”
‘江陵萧氏、祁县王氏、扶风窦氏、京兆杜氏、晋昌唐氏!”
脑海中接连掠过一个个士族名字,李世民双手不禁青筋鼓起,死死地捏住了胡床把手。
一个在他看来不曾上过台面的货栈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士族参与,还不用说太子妃、一个郡主、六个公主,再加上这些公主背后的母族,编织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渗透到了魏王李泰、吴王李恪、晋王李治身后站着的山东士族、江南士族、关陇门阀。
这就是太子的实力吗?!
“陛下。”
“去岁,四海商行靠着兜售香皂、药皂、白皂,获利八百万贯。”
“你说什么?”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坐不住了,身子前倾,充满压迫感的俯瞰着潜龙卫统领。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四海商行是在9月才开始筹建,而后于长安开了几家店,再逐步向洛阳、襄阳、健康、邺城等城池开辟分店,经营数月,盈利达到了八百万贯,简直不可思议!
(本章完)
四月初,漠北的草原早已一片郁郁葱葱,微风拂过,犹如绿色海洋泛起波澜。
“参见大都护!”
乌压压一大片骑兵从马背上下来,单膝跪地,行了一礼。
注视着眼前这些面容与中原百姓各异的士卒,刚刚到任的大唐北庭大都护、英国公李世勣有些愣神。
“启禀大都护。”
“北庭军十万听候您的吩咐。”
副大都护张公谨赫然出声,大声高喝。
“这便是太子殿下所说的礼物?”
指着面前的十万大军,李世勣声音都有些颤抖,这可是十万大军,不是十万牲口。
“是的。”
另一名副大都护宋君明介绍道:“十万北庭军分为两万五千突厥轻骑、两万五千铁勒轻骑,另有羌人、鲜卑人、汉人青壮编为三万精骑,一万轻兵,五千重步卒,五千弓弩兵。”
“突厥人达哥支任突厥中郎将,回纥部旗主药罗葛.吐迷度的亲侄子药罗葛.乌纥任铁勒中郎将。”
“我明白了。”
看着眼前十万北庭军,李世勣强行压制住内心的不平静。
无论是突厥轻骑,还是铁勒轻骑,士卒都只着皮甲,前者配木制突厥弓,三棱铁制鸣镝响箭,还有三棱长矛,短马刀;后者配薛延陀角弓,破甲三棱锥重箭,一柄如同月亮般的弯刀,还有铁制骨朵。
二者完全继承了突厥人、薛延陀人的的优点,突厥轻骑远距离以弓抛射,鸣镝扰乱敌人心智,而后正面集群冲阵,一举碾碎敌人阵型,薛延陀骑兵来去如风,喜欢以角弓攒射,破坏敌人阵型,再分批猎杀,所向披靡,这五万骑兵放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能发挥出无法言喻的威力。
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五万混合军团,三万精骑皆身着锁子甲,中低层将领着乌锤甲,高级将领着明光铠,重甲步卒着山文甲,手持陌刀,轻兵着细鳞甲,一手横刀,一手包皮圆盾,弓弩手皆持劲弩,阳光下看着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大唐府兵惯用的野战标配,如同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横刀、勇猛无畏的跳荡轻兵,接着是重甲步卒、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
这五万人跟之前的五万轻骑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他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碾压突厥轻骑、铁勒轻骑。
出现在李世勣面前的是一支十万人的军团,以两万五千铁勒轻骑、两万五千突厥轻骑位列两翼,中间则是三万大唐精骑,更有重甲步卒、横刀轻兵、弓弩兵形成梯次配置。
可以说,这十万人拉到中原去,高卧太极宫的万王之王李世民都不可能淡定了。
“英国公。”
“目前,十万北庭军,一半由我掌管,一半由榆林县公掌管。”
“不知是否要调整?”
就在这时,张公谨的一句话让现场的氛围骤然一肃,榆林县公宋君明同样目光凛冽的看着李世勣。
“不必了。”
李世勣捋了捋长须,泰然处之,说道:“我久在并州,对草原之事远不及郯国公、榆林县公熟悉。”
“北庭大都护府本就是二位与太子殿下所建,十万北庭军由你们分掌,再合适不过。”
“本将从军数十载还从未见过漠北草原的全况,不若抽调一千突厥轻骑、一千铁勒轻骑、一千精骑并三千人与本将持陛下所赐旌旗巡弋铁勒八旗及北海五州。”
“可!!!”
张公谨、宋君明没想到李世勣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对视了一眼,齐齐应声。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世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朝堂之争凶险莫测,权力更迭,喋血不止,当今陛下命他前来任北庭大都护,无疑是摘桃子,陛下还以为张公谨、宋君明也会听从皇命行事。
只可惜,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的一厢情愿,太子手段高深莫测,张公谨、宋君明二人早已归顺太子,把北庭大都护府牢牢地掌控在手中,李世勣看似持帝诏而行,实则如履薄冰。
就算他接管北庭大都护府的一切,难道十万北庭军就真的听从陛下号令吗?
再者,还有燕然都督府、东胡都督府、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形成了一道密不可分的桎梏,将北庭大都护府牢牢地限制在漠北这一亩三分地上。
索性李世勣还没有倾向于陛下、太子任何一边,一如当初玄武门之变一样,他就当来这里放松心情,趁着巡游之际对铁勒八旗、外铁勒五州乃至葛逻禄人、黠戛斯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到那时,想必这场声势浩大的夺嫡之争已然落下了帷幕,而他也将重新回到朝堂之上参见新的君王。
同一时间,漠东草原上,十数骑正在策马驰骋,一个个风尘仆仆。
“吁!!!”
李君羡拉住了缰绳,停下脚步。
“统领。”
“可是发现了什么?”
随行的百骑面容警惕的围在了李君羡身旁,形成一个紧密的作战阵型。
“没有。”
脸上露出疲惫之色,李君羡摇了摇头:“弟兄们折腾这么多天,想必都累了。”
“不如在这歇息一夜,再行前往燕然都督府。”
“是。”
十余骑百骑纷纷下马,这里正好是一处水源地,周遭一望无际的草原,毫无阻拦,若有敌人来袭,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上马撤离。
不多时,百骑们解开了携带的毡帐,就地将桩子嵌入草地中,搭建了几个呈三角形的简易营帐。
“统领。”
一名百骑凑到了李君羡身边,好奇的问道:“我们为什么不先去北庭大都护府?”
“燕然都督府位于狼居胥山,与燕然山下分属东、西。”
这个问题不只是他想问,在场的其它百骑都想问,毕竟,他们从云中城出发之前,英国公李世勣才启程前往北庭大都护府,二者完全可能一前一后抵达燕然山下。
“殿下不在北庭大都护府。”
李君羡淡淡道:“更不在燕然都督府。”
‘什么?’
闻言,一众百骑全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
太子不在这两个地方,那你带着我们在这戈壁滩、荒漠、草原上转了二十多天,还要去狼居胥山,咋的,糊弄傻小子呢?
“陛下命我前来召太子回长安。”
“可我连太子在哪都不知道,难道我等就这么回去,等着领受责罚?”
“时间到了,太子自会返回长安,何须我等穷追猛打。”
提及此,李君羡语气停顿了下,一双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远方,幽幽道:“而且,我想看看不一样的景象。”
“啊?”
一众百骑满头雾水,根本摸不着头脑。
李君羡想要看见的是不一样的草原,更是不同于天下的景色,那是独属于太子李承乾创造的一切,这对他来说很重要,重要到他内心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
“两个多月了。”
“李君羡去了两个多月,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是死了吗?”
一身褚黄色圆领袍的李世民在大殿中踱步,面容阴沉不已。
堂堂百骑司统领消失了两个多月,从元月就出发了,到现在还没回来,甚至一个消息都没有。
这一切已经超出了这位大唐皇帝陛下的预料,他感觉到有些东西彷佛失去了控制,但他又想不出具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他从未像今天这样失态过。
“陛下。”
“中书省转呈右屯卫将军、交州都督、谯国公的奏章。”
一名黄门侍郎手捧奏章,蹑手蹑脚的入内禀报道。
“柴哲威的奏章?”
龙目一凝,李世民威严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他要做什么?”
“禀陛下。”
黄门侍郎随之汇报道:“谯国公自请卸任交州都督一职,请陛下另择贤能。”
“踏踏.”
没等黄门侍郎说完,李世民大步朝他走了过去,一把拿起奏章,翻开一看,脸上表情不断变化。
柴哲威是霍国公柴绍和平阳公主李秀宁的儿子,他的大外甥,承继了二者的门楣,无论是柴家的人脉,还是娘子军的门生故旧都始终支持着柴哲威。
正因如此,柴哲威于三年前承继了谯国公爵位,受封右屯卫将军、交州都督,正三品上军职,朝中不少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勋贵官职尚不及他,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大外甥的看重。
大唐天下十道三百六十州,都督府少之又少,除了陇右道、关内道、河北道之外,剑南道松州都督府于贞观十二年,松州都督韩威大败于吐蕃松赞干布,故而有文成公主进藏,两国关系缓和,随之被裁撤。
岭南道的交州都督府毗邻真腊、林邑等西南小邦,看似险要,实则这里是全国各大都督府中最为平静稳定之地。
西汉灭南越国,在这里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前隋都对这里进行了直接统治,当地人与汉人通婚,早已不分彼此。
之所以李世民把柴哲威安置在这,一方面是考虑到魏王跟太子之间争斗日渐白热化,不想让这个大外甥牵扯进来,另一方面也是想培养他的个人能力。
这几年,交州都督府治下风平浪静,每年进贡的东西位居各州之冠,赋税同样遥遥领先。
在这个时候,柴哲威要撂挑子,说不干了,这让李世民如何能不心生怀疑。
“你先下去。”
给了黄门侍郎一个眼神,李世民冷声道。
“是。”
黄门侍郎识趣的退出了甘露殿。
“谯国公最近一年和长安可有联系?”
“陛下。”
殿内阴影处,一道阴恻恻的人影走了出来,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色彩,回答道:“安排在谯国公身边的潜龙卫并未发现其与长安之间有联系。”
“只是,交州都督府跟四海商行来往密切,柴家在交州购得上万亩地,用以栽种甘蔗,萃取红。”
“不仅如此,四海商行将白皂等物的兜售权交予柴家,柴家借此笼络了安南五州的世族、地主豪强。”
‘四海商行!’
李世民瞳孔瞬间放大,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压抑姿态,彷佛一头随时张牙舞爪的真龙,让人不可逼视。
潜龙卫统领低着头,继续汇报道:“陛下,柴家获利颇丰,短短数月至少得了五万贯。”
‘这么多?’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都有些惊讶,柴家只是得到了四海商行在交州的销售权,而这对整个天下来说,无疑是边边角角,那四海商行获利有多少?
“四海商行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你给朕一一说来。”
端坐胡床上,李世民目光投向潜龙卫统领。
百骑司只是他建立的情报组织,潜龙卫却是李渊建立的,一明一暗,监视天下。
“回陛下。”
潜龙卫统领有条不紊的解释道:“四海商行建立之初,由太子妃娘娘为幕后掌控者,江陵郡主站在前台,长乐公主、襄城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都有分子在其中。”
“宋国公府、南城县男府、信都县男府、莒国公府、莱国公府都参与其中。”
‘江陵萧氏、祁县王氏、扶风窦氏、京兆杜氏、晋昌唐氏!”
脑海中接连掠过一个个士族名字,李世民双手不禁青筋鼓起,死死地捏住了胡床把手。
一个在他看来不曾上过台面的货栈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士族参与,还不用说太子妃、一个郡主、六个公主,再加上这些公主背后的母族,编织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渗透到了魏王李泰、吴王李恪、晋王李治身后站着的山东士族、江南士族、关陇门阀。
这就是太子的实力吗?!
“陛下。”
“去岁,四海商行靠着兜售香皂、药皂、白皂,获利八百万贯。”
“你说什么?”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坐不住了,身子前倾,充满压迫感的俯瞰着潜龙卫统领。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四海商行是在9月才开始筹建,而后于长安开了几家店,再逐步向洛阳、襄阳、健康、邺城等城池开辟分店,经营数月,盈利达到了八百万贯,简直不可思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