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傅清寒想不通,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人不可能从他眼皮子底下溜走。
沈舒苒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怎么会有人帮她,她就连一张能够走出去的通行证都没有。
傅清寒望着手中两人的结婚照,不愿意去往最坏的方面考虑。
傅清寒赢了这场战争,获得了柳州,可他并不高兴。因为在这里,他丢失了最重要的人。
沈舒苒坐了整整三天火车,骨头都快散架了。组织给她买的票虽说能到省城,可这票是三等票,只是勉强有个座位。!
这个年代的火车速度比起现代来那是相当慢,车上人员杂乱,没有座位的人抱着孩子就坐在火车道的地上。
各种各样的气味充斥着她的口鼻,沈舒苒开始后悔,当初逃跑时应该多带些钱财装在身上才对。
上了火车后,她才发现。这位沈老师给她准备的包裹里,只有一些吃的干粮跟两块大洋。
她也能理解,组织毕竟资金紧张。沈舒苒在鞋垫里还藏着两百块钱的钱票,她想要换个包厢。
可等她问了这的乘务员才知道,这里的包厢都是要提前预订的,并且只为重要人士提供。沈舒苒就是再有钱,也换不了,包厢早就已经满了。
等到了地方,沈舒苒下了火车,整个人的骨头都松软了。出了站,她瞧见一个举着大大的牌子的男子,那人举着沈归二字的牌子,沈舒苒一眼便瞧见了。
这是接头暗号,沈舒苒快步走过去低声道:“您好,我是沈归,从柳州来的。”
“沈…公子?我是家里专门负责来接您的,一路上辛苦了,您这边走,车就停在外面。”
这人也一时搞不清,电报上说这沈同志是个娇女子,长相美丽。他这等了半天,竟等来了一个假小子。
他将牌子收起来,两人出了站后便上了小汽车。沈舒苒现在在离延安根据地最近的城市,这里基本属于组织的管辖范围。
不过,要是想到根据地去,没有熟人带路是过不去的。
这名男子不过三十上下的年纪,年岁不算太大,办事却很谨慎。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在车上没说几句话,等到了宅子里,关紧门拉紧窗帘后,两人这才敢畅所欲言。
“您一路上辛苦了,柳州离这路途遥远,又是军阀的管辖范围,沈同志很有胆量。我们根据地正缺少您这样的人才,特别是缺少法语跟日语翻译,我听黄同志说你会不少语言,实在是厉害。”老杨坐在椅子上跟沈舒苒进行亲切的交谈。
大致的情况他已经了解,这叫什么,正想要睡觉时有人送来了枕头。
老杨坐在那,看沈舒苒就像在看一块金子,热切且期盼。
沈舒苒被他这样瞧着,整个人都有些不自然,她这是第一次如此的被人需要,且是因为她的特殊语言能力。
这倒是跟她的初衷相符合,沈舒苒越发的期待去延安以后的生活。
“我也要感谢组织,早就听说延安是红色根据地,我也期盼着早点过去。”沈舒苒笑着道。
她在这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下午,老杨亲自护送她去延安。
同行的还有六个大学生,他们需要突破敌人的一个哨卡。夜里,筒子楼的探照灯像个巨大的怪物,不停的巡视着四周。
“等会大家都听我的指挥,我说走,大家就快速的猫着身子向前走,千万别发出任何声音,注意躲避探照灯。”
“我们一共分成三组,每组三个人,女同志先走,男同志跟在后面,我在前面带着大家,王同志断后。”
老杨带领过许多人通过这里,已经有了经验。在此期间也遇到过一些危急的状况,他都一一挺了过来。
这都还是些正年轻的孩子,都是□□的希望,老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记得有次他带着学生突破防线时,有个女同学受不了刺激,紧张的叫了出来,害的所有人都拼命的奔跑,躲避敌人的追捕。
沈舒苒也紧张起来,她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样的情节,她抬头,望见筒子楼里有两个士兵,他们正拿着枪。
这万一被发现,那就会是一场恶战。
“第一组的同志做好准备。”老杨低声道。
沈舒苒越发的紧张,那可是枪,她的精神高度集中,跟着老杨顺利的突破了防线。
过来后,她跟两个大学生正在一旁匍匐着等,没有人发出声音。
她能感觉到大家的紧张,甚至能通过探照灯的余光,看到身旁女学生头上所流的汗液。
等了一个多小时,所有的人都顺利的过来了。老杨带着他们一路狂奔,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我刚才看见筒子楼里的□□了,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膛。”
“这些敌人实在是危险,我们的战士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断的突破敌人的防线,让人敬佩。”
“我第一次出远门,真不知道延安是怎样的一副光景。”
毕竟是群学生,脱离了危险后,大家都小声地交流起来。
老杨笑了笑道:“延安,那可是个好地方,等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黄玲听着,满脸冷漠。她来可不是为了这该死的革,命,而是为了一个男人。
尽管,她并不明白这样的地方哪里好。就连回自己的地盘,都要像做贼似的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黄玲简直难以想象,她的未婚夫是如何在这里生存下去的。听说这里少粮少肉,就连个像样的大学都没有。
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在露天空地上课,课本更是自己手抄的。
“还有多远才能到?”黄玲走了太久,腿脚开始发麻。
老杨带着他们大步向前走,笑了笑说:“还有十里地,就快到了。”
十里地!黄玲面色紧绷,难道就没有一辆车子来接一下他们吗?
沈舒苒感觉浑身都是劲,这是久违的自由的味道,就连风都是那样的调皮轻柔。
她在出发前问过老杨,换了双轻快的布鞋。倒是她身旁的这位学生,沈舒苒侧目望了一眼,她脚上穿着的是一双黑皮鞋。
这会皮鞋上面全都是土,那样的鞋哪里适合去远行,中看不中用罢了。
果然,黄玲的脚重重的崴了一下,她惊呼一声,差点倒在地上。
老杨停下脚步,走来询问。黄玲干脆哭了起来,倒让他颇有些手足无措。
他这人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女娃哭,听了便头疼,就跟带上紧箍咒的孙悟空听唐僧念紧箍咒似的。
“脚疼得厉害吗?可还能走?”老杨弯下腰来问她。
黄玲早就不想走了,她哭着摇头,只说疼得厉害。
其实走到了这里,大家都是在靠着一股气打起精神。
不过看黄玲哭得这样可怜,也没人在说些什么。
沈舒苒看着,这样娇气的女孩,看着家境不错。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就凭着一腔热血来延安,也不知能坚持多久。
老杨看了看她的脚,确实有些青。他弯下身子准备背她走,黄玲哭哭啼啼的趴在老杨的背上,这个时候她倒是不扭捏。
几个男同学轮流背她,黄玲心里舒服许多。沈舒苒不想多管闲事,毕竟是在路上,闹僵了会让老杨难做。
但她也打定主意,要离黄玲远一些。
“杨大哥,辛苦您了。我想问您一件事,您认不认识一个叫刘文耀的男子?”黄玲趴在老杨的背上,开口问道。
沈舒苒听见这个名字,下意识的朝黄玲望去,刘文耀?也不知与她认识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是的话,他怎么会也来了延安?
老杨虽然背着她,可走起路来脚步依旧稳健,大气都不带喘的:“刘文耀啊,我倒是知道一个,就是不知跟黄同志你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黄玲高兴起来,她从香港千里迢迢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为的就是刘文耀这个人。
她急忙继续问道:“他是香港人,从香港大学毕业以后来了延安,个子挺高,带着一副眼镜,人也长的俊秀。”
沈舒苒在一旁听着,心里已经明白,这与她认识的是同一个人。
不过这位娇俏的黄小姐,开口闭口都说她是刘文耀的未婚妻。她思索了一番,却怎么也不记得。
兴许是她走后订的婚吧,沈舒苒长松一口气。刘文耀能有一段新的恋情倒是好事,这样,以后在延安不小心撞见了,也能与他坦然的的打个招呼。
“香港来的?那便是了,刘文耀同志现在是宣传部的干事,动员工作做的极好。黄同志既然是他的未婚妻,你们两人也算是夫妻革,命了。”老杨与黄玲来着玩笑,倒是对她的态度更加亲切。
黄玲莫名有些心虚,其实这未婚妻是她胡诌的,刘文耀压根就没答应她。他毕业以后一个人跑出来,说要找什么新中国的希望,就跟魔怔了一般。
黄玲望着这满地的黄图,连一栋高大的建筑物也没有,这样贫穷且落后的地方,刘文耀竟然将其称之为希望!她实在是不能理解,等她见着了刘大哥,定要好好劝劝他。
香港明明就比这强一百倍。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晚上更新~
第61章怀孕!
瑞雪兆丰年,延安下了场大雪,从昨晚一直下到天亮,像是要将天地都洗刷干净。
不知不觉间,沈舒苒来到这里已经一月有余。她住在一间平房里,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这里的条件确实艰苦。
沈舒苒刚来时还有几分不适应,现在也已经完全适应。由于她精通四种语言,被派去主席身边当翻译。
翻译任务并非时时都有,国际共产组织有时会派人来延安进行考察。就像上个月,一个叫杰克逊的美国人,为了写一本延安行记,在这里待了大半个月。
那半个月,沈舒苒每日都陪着,原本给主席做翻译她还有些紧张。
来了后才发现,主席平易近人,就连身边勤务兵的生日他都能记得。英文也是会的,不过因为不常用,有些专业词汇还是需要她来进行翻译。
后来,主席空闲时又问了她,是否愿意去西北联合大学当外语教师。沈舒苒自然是愿意的,于是,她又多了一份工作,西北联合大学的外语教师。
专门教授这的大学生英文,法文跟日文。
工作一多,她也就变得忙碌起来,不在有空余时间去想其他的人和事。
沈舒苒刚来时,曾托付老杨去打听小黑与小翠的下落,半个月前得了消息,两人都还活着。
这样,她也就彻底放下心来,安心在这生活。
在这里生活,一切都得靠自己动手。毕竟,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沈舒苒起床将炉子扑灭,随后收拾一番,穿上军棉袄,戴上帽子与围巾,准备出门去给学生上课。
一掀开帘子,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她不由得瑟缩了一下,这天气实在是冷,沈舒苒早上还没吃早饭。
她可以去食堂打饭吃,说是食堂,地方也不大,就连蒸笼都是摆放在外面的。
沈舒苒想起了素馅的包子,脚步走的越发的快。她在这里工作,是有工资拿的。
一个月25块钱,足够她的日常生活。钱虽然不算多,好在每月还有五块钱的餐补费。
沈舒苒问了后勤保障处的人,说是主席给她的特批。
其实她是极有钱的,可那些钱都错放在外国银行里,沈舒苒不敢轻易去取。
延安这,是没有外国银行的。要想去取钱,就得去省城,除非必要,沈舒苒不想离开延安,这件事也就被搁浅了。
沈舒苒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怎么会有人帮她,她就连一张能够走出去的通行证都没有。
傅清寒望着手中两人的结婚照,不愿意去往最坏的方面考虑。
傅清寒赢了这场战争,获得了柳州,可他并不高兴。因为在这里,他丢失了最重要的人。
沈舒苒坐了整整三天火车,骨头都快散架了。组织给她买的票虽说能到省城,可这票是三等票,只是勉强有个座位。!
这个年代的火车速度比起现代来那是相当慢,车上人员杂乱,没有座位的人抱着孩子就坐在火车道的地上。
各种各样的气味充斥着她的口鼻,沈舒苒开始后悔,当初逃跑时应该多带些钱财装在身上才对。
上了火车后,她才发现。这位沈老师给她准备的包裹里,只有一些吃的干粮跟两块大洋。
她也能理解,组织毕竟资金紧张。沈舒苒在鞋垫里还藏着两百块钱的钱票,她想要换个包厢。
可等她问了这的乘务员才知道,这里的包厢都是要提前预订的,并且只为重要人士提供。沈舒苒就是再有钱,也换不了,包厢早就已经满了。
等到了地方,沈舒苒下了火车,整个人的骨头都松软了。出了站,她瞧见一个举着大大的牌子的男子,那人举着沈归二字的牌子,沈舒苒一眼便瞧见了。
这是接头暗号,沈舒苒快步走过去低声道:“您好,我是沈归,从柳州来的。”
“沈…公子?我是家里专门负责来接您的,一路上辛苦了,您这边走,车就停在外面。”
这人也一时搞不清,电报上说这沈同志是个娇女子,长相美丽。他这等了半天,竟等来了一个假小子。
他将牌子收起来,两人出了站后便上了小汽车。沈舒苒现在在离延安根据地最近的城市,这里基本属于组织的管辖范围。
不过,要是想到根据地去,没有熟人带路是过不去的。
这名男子不过三十上下的年纪,年岁不算太大,办事却很谨慎。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在车上没说几句话,等到了宅子里,关紧门拉紧窗帘后,两人这才敢畅所欲言。
“您一路上辛苦了,柳州离这路途遥远,又是军阀的管辖范围,沈同志很有胆量。我们根据地正缺少您这样的人才,特别是缺少法语跟日语翻译,我听黄同志说你会不少语言,实在是厉害。”老杨坐在椅子上跟沈舒苒进行亲切的交谈。
大致的情况他已经了解,这叫什么,正想要睡觉时有人送来了枕头。
老杨坐在那,看沈舒苒就像在看一块金子,热切且期盼。
沈舒苒被他这样瞧着,整个人都有些不自然,她这是第一次如此的被人需要,且是因为她的特殊语言能力。
这倒是跟她的初衷相符合,沈舒苒越发的期待去延安以后的生活。
“我也要感谢组织,早就听说延安是红色根据地,我也期盼着早点过去。”沈舒苒笑着道。
她在这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下午,老杨亲自护送她去延安。
同行的还有六个大学生,他们需要突破敌人的一个哨卡。夜里,筒子楼的探照灯像个巨大的怪物,不停的巡视着四周。
“等会大家都听我的指挥,我说走,大家就快速的猫着身子向前走,千万别发出任何声音,注意躲避探照灯。”
“我们一共分成三组,每组三个人,女同志先走,男同志跟在后面,我在前面带着大家,王同志断后。”
老杨带领过许多人通过这里,已经有了经验。在此期间也遇到过一些危急的状况,他都一一挺了过来。
这都还是些正年轻的孩子,都是□□的希望,老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记得有次他带着学生突破防线时,有个女同学受不了刺激,紧张的叫了出来,害的所有人都拼命的奔跑,躲避敌人的追捕。
沈舒苒也紧张起来,她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样的情节,她抬头,望见筒子楼里有两个士兵,他们正拿着枪。
这万一被发现,那就会是一场恶战。
“第一组的同志做好准备。”老杨低声道。
沈舒苒越发的紧张,那可是枪,她的精神高度集中,跟着老杨顺利的突破了防线。
过来后,她跟两个大学生正在一旁匍匐着等,没有人发出声音。
她能感觉到大家的紧张,甚至能通过探照灯的余光,看到身旁女学生头上所流的汗液。
等了一个多小时,所有的人都顺利的过来了。老杨带着他们一路狂奔,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我刚才看见筒子楼里的□□了,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膛。”
“这些敌人实在是危险,我们的战士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断的突破敌人的防线,让人敬佩。”
“我第一次出远门,真不知道延安是怎样的一副光景。”
毕竟是群学生,脱离了危险后,大家都小声地交流起来。
老杨笑了笑道:“延安,那可是个好地方,等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黄玲听着,满脸冷漠。她来可不是为了这该死的革,命,而是为了一个男人。
尽管,她并不明白这样的地方哪里好。就连回自己的地盘,都要像做贼似的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黄玲简直难以想象,她的未婚夫是如何在这里生存下去的。听说这里少粮少肉,就连个像样的大学都没有。
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在露天空地上课,课本更是自己手抄的。
“还有多远才能到?”黄玲走了太久,腿脚开始发麻。
老杨带着他们大步向前走,笑了笑说:“还有十里地,就快到了。”
十里地!黄玲面色紧绷,难道就没有一辆车子来接一下他们吗?
沈舒苒感觉浑身都是劲,这是久违的自由的味道,就连风都是那样的调皮轻柔。
她在出发前问过老杨,换了双轻快的布鞋。倒是她身旁的这位学生,沈舒苒侧目望了一眼,她脚上穿着的是一双黑皮鞋。
这会皮鞋上面全都是土,那样的鞋哪里适合去远行,中看不中用罢了。
果然,黄玲的脚重重的崴了一下,她惊呼一声,差点倒在地上。
老杨停下脚步,走来询问。黄玲干脆哭了起来,倒让他颇有些手足无措。
他这人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女娃哭,听了便头疼,就跟带上紧箍咒的孙悟空听唐僧念紧箍咒似的。
“脚疼得厉害吗?可还能走?”老杨弯下腰来问她。
黄玲早就不想走了,她哭着摇头,只说疼得厉害。
其实走到了这里,大家都是在靠着一股气打起精神。
不过看黄玲哭得这样可怜,也没人在说些什么。
沈舒苒看着,这样娇气的女孩,看着家境不错。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就凭着一腔热血来延安,也不知能坚持多久。
老杨看了看她的脚,确实有些青。他弯下身子准备背她走,黄玲哭哭啼啼的趴在老杨的背上,这个时候她倒是不扭捏。
几个男同学轮流背她,黄玲心里舒服许多。沈舒苒不想多管闲事,毕竟是在路上,闹僵了会让老杨难做。
但她也打定主意,要离黄玲远一些。
“杨大哥,辛苦您了。我想问您一件事,您认不认识一个叫刘文耀的男子?”黄玲趴在老杨的背上,开口问道。
沈舒苒听见这个名字,下意识的朝黄玲望去,刘文耀?也不知与她认识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是的话,他怎么会也来了延安?
老杨虽然背着她,可走起路来脚步依旧稳健,大气都不带喘的:“刘文耀啊,我倒是知道一个,就是不知跟黄同志你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黄玲高兴起来,她从香港千里迢迢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为的就是刘文耀这个人。
她急忙继续问道:“他是香港人,从香港大学毕业以后来了延安,个子挺高,带着一副眼镜,人也长的俊秀。”
沈舒苒在一旁听着,心里已经明白,这与她认识的是同一个人。
不过这位娇俏的黄小姐,开口闭口都说她是刘文耀的未婚妻。她思索了一番,却怎么也不记得。
兴许是她走后订的婚吧,沈舒苒长松一口气。刘文耀能有一段新的恋情倒是好事,这样,以后在延安不小心撞见了,也能与他坦然的的打个招呼。
“香港来的?那便是了,刘文耀同志现在是宣传部的干事,动员工作做的极好。黄同志既然是他的未婚妻,你们两人也算是夫妻革,命了。”老杨与黄玲来着玩笑,倒是对她的态度更加亲切。
黄玲莫名有些心虚,其实这未婚妻是她胡诌的,刘文耀压根就没答应她。他毕业以后一个人跑出来,说要找什么新中国的希望,就跟魔怔了一般。
黄玲望着这满地的黄图,连一栋高大的建筑物也没有,这样贫穷且落后的地方,刘文耀竟然将其称之为希望!她实在是不能理解,等她见着了刘大哥,定要好好劝劝他。
香港明明就比这强一百倍。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晚上更新~
第61章怀孕!
瑞雪兆丰年,延安下了场大雪,从昨晚一直下到天亮,像是要将天地都洗刷干净。
不知不觉间,沈舒苒来到这里已经一月有余。她住在一间平房里,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这里的条件确实艰苦。
沈舒苒刚来时还有几分不适应,现在也已经完全适应。由于她精通四种语言,被派去主席身边当翻译。
翻译任务并非时时都有,国际共产组织有时会派人来延安进行考察。就像上个月,一个叫杰克逊的美国人,为了写一本延安行记,在这里待了大半个月。
那半个月,沈舒苒每日都陪着,原本给主席做翻译她还有些紧张。
来了后才发现,主席平易近人,就连身边勤务兵的生日他都能记得。英文也是会的,不过因为不常用,有些专业词汇还是需要她来进行翻译。
后来,主席空闲时又问了她,是否愿意去西北联合大学当外语教师。沈舒苒自然是愿意的,于是,她又多了一份工作,西北联合大学的外语教师。
专门教授这的大学生英文,法文跟日文。
工作一多,她也就变得忙碌起来,不在有空余时间去想其他的人和事。
沈舒苒刚来时,曾托付老杨去打听小黑与小翠的下落,半个月前得了消息,两人都还活着。
这样,她也就彻底放下心来,安心在这生活。
在这里生活,一切都得靠自己动手。毕竟,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沈舒苒起床将炉子扑灭,随后收拾一番,穿上军棉袄,戴上帽子与围巾,准备出门去给学生上课。
一掀开帘子,一股冷风便扑面而来。她不由得瑟缩了一下,这天气实在是冷,沈舒苒早上还没吃早饭。
她可以去食堂打饭吃,说是食堂,地方也不大,就连蒸笼都是摆放在外面的。
沈舒苒想起了素馅的包子,脚步走的越发的快。她在这里工作,是有工资拿的。
一个月25块钱,足够她的日常生活。钱虽然不算多,好在每月还有五块钱的餐补费。
沈舒苒问了后勤保障处的人,说是主席给她的特批。
其实她是极有钱的,可那些钱都错放在外国银行里,沈舒苒不敢轻易去取。
延安这,是没有外国银行的。要想去取钱,就得去省城,除非必要,沈舒苒不想离开延安,这件事也就被搁浅了。